小安的媽媽打電話給我,語氣有點焦急:「老師,小安說她不想跳了。」
突然之間怎麼了?我吃了一驚。
小安(化名),十歲,跳舞一年多,是個愛笑的女孩子,笑起來眼睛會瞇成一條彎彎的線,很喜歡跳舞。
她不是天才,但非常努力。
我思考了一下最近是否有發生什麼事情,「她前幾天比賽成績如何?」
「都沒有進決賽。有兩個有進複賽,其他都初賽就被刷掉了。」
我點點頭,了然。
一般國標舞比賽是晉級賽,從初賽開始不斷地將選手淘汰,只會有約6-8對選手留到決賽。
賽制本身沒有問題,但是對初學者非常殘忍。
尤其是對小孩子。
跳舞本身應該是非常開心的事情,但是國標舞比賽卻很容易造成小朋友們挫折,初學者永遠跳不到決賽。每次看著小朋友們因為一個成績就消磨熱情,真的很心疼也很可惜。
分級賽制因此而誕生。
分級賽制會在初賽時將選手依程度進行分級,分成A組B組C組等,再讓各組進行決賽。其概念類似分班測驗,先照程度分班,再讓程度差不多的班內各自進行排名。
一般比賽小朋友的組別通常是照年齡安排,例如國小中年級單人單項恰恰恰。但是年齡不代表舞齡,同樣十歲、報名國小中年級組別的孩子,有可能一個只跳半年,而另一個跳了五年,將這兩個人放在同一個組別進行比賽並不公平。
但分級賽能夠避開這種不公平,藉由分級制度,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第一名。
分級賽由譚敬耀老師所發想,RE團隊實行,自2012年至今,總共辦了七屆的RHYTHM EAST國標舞推廣賽,所有小孩子的組別皆採用分級賽制,我們期望比賽給予小朋友們的是肯定、而非挫折。
給你的孩子一個公平的比賽環境,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當第一名。